319策略 坚持长期主义,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近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未来要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319策略,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作为今年以来登上风口的热门新赛道,人形机器人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从春晚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后来的机器人马拉松等等,无一不证明了人形机器人的热度。不过与此同时,也有市场声音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存在泡沫,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形”,仍有诸多核心技术瓶颈需要突破。这一观点在业界引发了广泛讨论,也引发了机器人产业的高度关注。人形机器人未来到底应该如何走?这其实也是市场一直以来关切的焦点所在。
也正因此319策略,在工业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成为前沿技术和应用落地场景的代表也是情理之中。而从本次国际工业博览会来看,来自政策层面的肯定,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步伐未来还将继续提速。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未来可能会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Agent(智能体)和机器人,和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诚然,任何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初期,都难免伴随着资本市场的热捧和些许泡沫。目前的人形机器人,无论在成本还是应用场景方面,都尚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引爆点,在技术成熟度上也还存在一些堵点,比如高功率密度的关节模组、高动态的运动控制算法、高能效的动力系统以及与环境交互的智能感知决策能力,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但如果简单将“泡沫”与产业的长期价值混为一谈319策略,也容易出现偏差。对于人形机器人这样一个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精密传感等尖端科技于一体的“集大成者”而言,其发展注定是一场“长跑”,而非百米冲刺。
从发展阶段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关键的技术创新毫无疑问依然还是核心。在这个阶段,大量的研发投入、技术试错和资本汇聚,不仅是正常的,更是必要的。这也正是从产业政策层面需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核心要义。没有持续的、高强度的投入,就不可能有未来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领先。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因为担心初期的“泡沫”而犹豫不前、减少支持,那么错失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机会,更可能会是未来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事实上,今天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竞相角逐的“关键赛道”。从特斯拉的Optimus到波士顿动力的Atlas,再到中国本土涌现出的一系列创新企业,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竞赛已然打响。
客观地说,今天的人形机器人的“形”其实并不重要,此时再去争论技术路线选择也意义不大。更重要的还是探索落地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从市场需求中寻找到技术商业化的突围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更加理性、长远地看待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与其追求一步到位、打造“无所不能”的通用机器人,或许更务实的做法是从特定场景切入。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替代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劳动;在物流分拣中承担搬运任务;或是在康养、服务等领域提供辅助。完全可以先在局部场景验证技术、打磨产品、实现商业闭环,再逐步向更复杂的通用场景拓展。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政策的持续引导、资本的长期主义以及科研的“冷板凳”精神缺一不可。对于一个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需为它在探索期的每一次磕绊和试错提供宽容与支持,坚持长期主义。
总而言之,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319策略,比拼的不仅是爆发力更是耐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让资源更有效地流向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开拓方向,才是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真问题。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恒利配资 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G40长江隧道多起事故涉10车
- 下一篇:没有了